江苏宇拓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为电网及工业电气用户提供"量身打造"的产品及服务,提升运行及管理效率,引领行业发展。

  •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
  • 15365095586

行业新闻

配网线路故障精确定位系统:技术创新与专利应用解析

时间:2025-08-12 16:15    浏览量:22

今天江苏宇拓电力科技来跟大家聊一聊配网线路故障精确定位系统:技术创新与专利应用解析。

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深入,配网线路故障精确定位系统通过技术迭代与专利布局,持续突破传统定位技术瓶颈。2025年最新专利技术显示,该系统正从“单一故障定位”向“多维度智能诊断”升级,融合行波监测、人工智能与多模态通信技术,实现复杂配网环境下的精准定位与主动防御,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核心支撑。

微信截图_20250812161309.png

一、专利技术突破:从信号采集到智能决策的全链条创新

1. 行波监测技术的场景化优化

安徽继远软件申请的“配网电缆行波故障预警定位系统”专利(公开号CN120405324A)提出环网柜内高频行波采集方案,通过暂态零序比较法与高频行波极性算法,实现接地故障识别与弱信号预警。该系统利用双端测距技术,结合线路参数动态修正故障位置,定位精度达±150米,支持4G/5G协议实时传输,适配电缆线路复杂拓扑环境。

深圳市同昌汇能科技的“基于人工智能的故障定位方法”(公开号CN119916140A)则通过联邦学习框架融合多模态传感器数据,利用图卷积网络分析拓扑关联性,结合行波测距技术实现故障点精确定位。当检测到未知故障时,系统触发增量学习机制更新模型,小样本故障识别率提升至90%以上。

2. 抗干扰与通信技术创新

北京德威佰特的“HPLC多模态通信定位系统”专利(公开号CN120446665A)构建了HPLC与辅助通信网络的动态切换机制,通过时空融合处理模型提取故障特征,在强噪声与数据缺失场景下仍保持稳定定位能力。该技术解决了传统单通道传输的时延敏感问题,通信可靠性提升30%。

南京南瑞继保的“端点行波采集方法”(公开号CN119104829A)则通过优化测点部署,仅在配网端点安装采集装置,中间节点无需设备,减少60%硬件投入。通过小波分解与双端测距协同计算,复杂线路故障区段判别准确率达99%。

二、核心功能升级:从故障定位到全周期健康管理

1. 动态拓扑适配与隐患预警

系统通过内置线路阻抗矩阵库与实时拓扑识别算法,自动适应分布式电源投切、线路改接等变化。江苏宇拓电力的“行波故障定位装置”采用1MHz高频采样与超窄带滤波技术,捕捉树障摩擦、绝缘子老化等微放电信号(持续时间1-10微秒),结合10万+样本训练的AI模型,提前7天预警绝缘隐患,隐患识别准确率≥99%。

2. 新能源并网故障处理

针对光伏、储能接入导致的潮流双向波动问题,北京智芯微电子的“中压配网故障定位方法”(公开号CN119986243A)采用希尔伯特黄变换提取故障电流时频特征,通过相空间重构与卷积神经网络融合分析,实现含分布式电源线路的故障选线与定位,选线准确率≥98%。

微信图片_20230516104844.jpg

三、工程应用成效: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

1. 运维效率跨越式提升

在宁夏山区配网应用中,系统将故障排查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45分钟,巡线范围缩小至±90米,23条高跳线路全年故障定位准确率达90.24%,减少停电时长超2000小时。城市核心区通过“行波定位+数字孪生”联动,电缆接头局部放电定位精度达毫米级,故障复电时间从48小时压缩至1小时。

2. 全生命周期成本降低

采用“太阳能+超级电容”复合供电的终端设计,实现15年免维护,运维成本降低80%。某省级电网规模化部署后,单公里设备投入较传统方案减少25%,5年累计净收益超15亿元。

四、未来趋势:多技术融合与自主进化

下一代系统将向“量子传感+边缘智能”方向发展。专利技术显示,量子磁力仪替代传统传感器可实现纳米级信号检测,结合低轨卫星通信消除偏远地区通信盲区。同时,通过数字员工与机器人协同作业,构建“故障定位-隔离-抢修”无人化流程,目标将故障恢复时间压缩至5分钟以内,推动配网运维向“自愈式”转型。

从实验室技术到规模化应用,配网线路故障精确定位系统正通过专利技术创新,持续破解复杂配网运维难题,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“安全、高效、绿色”的技术保障。‍




©2025 江苏宇拓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43789号-2    

返回顶部

留言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