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宇拓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为电网及工业电气用户提供"量身打造"的产品及服务,提升运行及管理效率,引领行业发展。

  •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
  • 15365095586

行业新闻

电缆行波故障定位装置的分层定位技术

时间:2025-10-14 15:54    浏览量:6

今天江苏宇拓电力科技来跟大家聊一聊电缆行波故障定位装置YT/XD-001的分层定位技术。

电缆行波故障定位装置的分层定位技术,通过“故障区间定位”与“故障精确定位”两级协同机制,实现对地下电缆故障的高效排查与精准锁定。该技术依托分布式监测网络与多维度信号分析,先将故障范围缩小至特定线路区段,再通过行波特征计算实现米级定位,有效解决传统离线检测耗时、故障查找困难的痛点,支撑故障精确定位准确率达92.7%。

微信图片_20250916101933.png

一、故障区间定位:基于工频电流特征的广域筛查

故障区间定位是分层定位技术的第一级,旨在通过广域电流监测快速缩小故障范围。装置通过分布式终端采集电缆工频电流,利用故障时刻电流波形的突变特征(如幅值骤增、相位偏移)判断故障所在区段。具体而言,终端搭载的工频电流传感器(量程0-600A)采用卡钳式安装于电缆终端本体,无需解线或停电作业,可实时捕捉故障瞬间的电流变化。

基于配网电缆的环网拓扑,装置采用“主干-分支”分布式配置策略:主干线一级环网柜在首末端及中间间隔2-4公里部署终端,次级环网柜在分支点、末端等关键节点安装设备,相邻终端最多间隔一个环网柜。这种配置确保故障发生后,相邻环网柜的监测终端能同时采集电流信号,主站通过对比不同节点的电流差异,将故障范围锁定在“两两环网柜之间”的区段内。例如,当某条主干线发生故障时,装置可根据故障区段两端环网柜的电流突变特征,快速排除非故障区段,将排查范围从整个线路缩小至2-4公里的区间,大幅减少人工巡线的盲目性。

二、故障精确定位:双端行波的时间差计算

在区间定位基础上,故障精确定位通过双端行波分析法实现对故障点的精确锁定。其核心在于利用行波信号的传播特性,结合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计算故障位置。装置的行波电流传感器(量程0.1A-200A)以20MHz采样率采集故障瞬间产生的行波波头,捕捉从故障点向电缆两端传播的暂态行波信号。

为确保时间基准统一,分布式终端依托GPS时钟同步技术(同步精度<20ns),使线路两端终端能在同一时间轴上记录行波波头到达时刻。通过测量行波到达两端终端的时间差,结合行波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(约200m/μs),主站可精确计算故障点距离。例如,若行波到达首端终端的时间比末端早5μs,故障点则位于距离首端1公里处(200m/μs × 5μs ÷ 2)。

该过程中,卡钳式安装的终端支持带电作业,可在不影响线路运行的情况下完成部署;IP66防护等级确保设备在地下电缆沟、环网柜等恶劣环境中稳定工作;“安全认证+APN通道”则保障行波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与实时性。通过双端行波定位与区间定位的协同,装置实现了从“区段缩小”到“点定位”的闭环,实际应用中精确定位准确率达92.7%,显著缩短故障排查时间。

微信图片_20230529091645.png

三、技术协同:硬件适配与算法支撑

分层定位技术的实现依赖于硬件与算法的深度协同。硬件层面,宽量程传感器(工频0-600A、行波0.1-200A)确保对微弱故障与强故障信号的全覆盖捕捉;高采样率(20MHz)与高精度时钟同步(<20ns)为行波时间差计算提供数据基础。算法层面,区间定位依托工频电流波形特征分析,精确定位则基于行波波头识别与传播模型,两者通过分布式节点的数据交互形成互补,避免单一技术在复杂场景下的局限性。

例如,在高阻接地故障中,工频电流信号微弱可能导致区间定位误差,而行波信号仍可通过行波传感器有效捕捉,确保精确定位的可靠性;在间歇性故障场景下,区间定位可通过多次电流波动特征验证故障区段,精确定位则利用单次行波信号完成瞬时定位。这种协同机制使分层定位技术适应间歇性故障、永久性故障、高阻接地、金属性接地等多种故障类型,成为电缆故障运维的核心技术支撑。

https://www.jiangsuyutuo.com/news.html

©2025 江苏宇拓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43789号-2    

返回顶部

留言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