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宇拓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为电网及工业电气用户提供"量身打造"的产品及服务,提升运行及管理效率,引领行业发展。

  •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
  • 15365095586

行业新闻

配网行波故障定位装置如何优化作业流程

时间:2025-11-04 15:23    浏览量:8

今天江苏宇拓电力科技来跟大家聊一聊配网行波故障定位装置YT/XJ-001如何优化作业流程。

配网行波故障定位装置YT/XJ-001通过数据驱动的全流程介入,从故障前的预防性监测、故障发生后的定位排查,到现场处置与事后闭环管理,系统性优化传统配网运维“被动响应、经验主导、流程粗放”的痛点。其核心逻辑是利用行波信号的高频暂态特征与智能分析能力,将“定期巡检”转为“状态预警”、“全域排查”转为“精准靶向”、“经验操作”转为“数据指导”,最终实现作业流程的标准化、高效化与可控化,契合电力行业“安全第一、效率优先”的运维要求。

ScreenShot_2025-11-04_115726_904.png

一、故障前:从“定期巡检”到“状态预警”,优化预防性作业流程

传统配网预防性作业依赖“固定周期巡检”(如月度、季度全线巡查),存在“过度检修”(无隐患区段重复检查)或“检修不足”(隐患区段未及时发现)的问题。装置通过实时绝缘状态监测,将被动巡检转为主动预警,优化计划检修流程:

1. 精准识别隐患,避免盲目检修

装置通过分布式终端捕捉绝缘隐患的局部放电信号(如树障摩擦导线产生的50kHz~500kHz高频脉冲、绝缘子老化的随机放电特征),结合波形特征库比对,精准辨识隐患类型(树障、鸟害、绝缘子劣化等)及严重程度。例如,某10kV线路绝缘子表面出现裂纹,装置监测到“随机分布、幅值逐渐增大的高频放电脉冲”,提前2个月发出“严重预警”,运维班组据此将该绝缘子纳入月度检修计划,避免传统巡检中因周期未到导致的漏检。

2. 动态调整检修周期,优化资源分配

基于实时监测数据,装置自动生成线路“健康度评估报告”,对绝缘状态良好的区段(如半年内无放电信号)延长巡检周期(从月度调为季度),对隐患高发区段(如树障密集区)缩短周期(从季度调为月度)。某地区电网应用后,配网计划性检修工作量减少30%,同时隐患发现及时率提升至98%,实现“该检才检、精准投入”的资源优化。

二、故障定位与排查:从“全域巡检”到“精准靶向”,优化应急响应流程

传统故障排查流程“故障发生→全线停电→逐基登杆检查”,效率低下且依赖人工经验。装置通过行波精准定位与拓扑分析,大幅压缩定位排查环节,优化应急响应流程:

1. 缩小排查范围,减少无效作业

装置利用故障行波传播时间差原理,结合配网“多T接、多分支”拓扑特点,将故障位置锁定在±90米范围内(定位精度≤±90m)。例如,一条30公里的多支线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,传统流程需10人·天完成全线拉网式排查,而装置通过相邻终端行波时差计算(行波传播速度约2.9×10⁸m/s),直接定位至“主线5#杆塔与6#杆塔之间”,巡检人员仅需2人·小时即可找到故障点(如导线断股接地),排查效率提升90%以上。

2. 区分故障类型与区段,优化排查路径

针对配网复杂拓扑,装置通过行波极性、幅值衰减特征区分故障位于主线或支线(如T接处行波极性反转提示支线故障),并辨识短路、接地、雷击等类型。例如,当支线发生故障时,装置明确标记“支线2#杆塔附近”,避免巡检人员误查主线;对于雷击故障,通过波形高频振荡特征(100kHz~1MHz)与短路故障区分,指引重点检查绝缘子、避雷器,减少因类型误判导致的排查路径错误,平均缩短排查时间60%。

三、现场处置:从“经验驱动”到“数据指导”,优化操作执行流程

传统现场处置依赖“老师傅经验”,易因信息不对称导致操作不规范(如漏验电、误操作)。装置通过实时数据支持与标准化作业指导,优化操作流程,提升规范性与安全性:

1. 提供动态数据,优化处置方案制定

装置向现场人员推送故障点实时数据:如故障前工频电流畸变(三相不平衡度>5%)、故障后行波波形(如间歇性接地故障的脉冲特征)、周边环境参数(如杆塔坐标、地形照片)。例如,处理高阻接地故障时,装置显示“间歇性脉冲放电波形+零序电流30A”,提示作业人员“使用绝缘杆测试接地电阻,避免直接接触”,而非依赖经验盲目登杆,减少因方案错误导致的二次风险。

2. 固化标准化流程,减少人为失误

装置内置“故障处置知识库”,根据故障类型自动生成标准化作业指导书:

  • 接地故障:明确“拉路选线→验电接地→登杆排查→故障隔离→复电”五步流程,标注关键节点(如验电时需使用合格验电器,接地时先接接地端后接导线端);

  • 短路故障:提示“检查断路器动作记录→测量相间绝缘→更换受损设备”等步骤。
    某供电局应用后,现场操作违规率从15%降至3%,人为失误导致的事故减少80%。

c4846e55abc757078d64d770b0d0931c_副本.png

四、事后闭环:从“人工记录”到“数据沉淀”,优化长效管理流程

传统事后管理依赖“纸质记录+人工归档”,数据分散且难以复用。装置通过全流程数据自动记录与趋势分析,优化数据管理与后续运维策略制定:

1. 自动生成故障报告,优化数据归档

故障处置完成后,装置自动汇总“故障时间、位置、类型、处置过程、波形数据”等信息,生成《故障分析报告》,同步上传至配网运维管理系统,替代传统人工手写记录(易遗漏、不规范)。例如,某次树障短路故障报告中,系统自动关联历史数据:“该区段近3个月已发生2次树障预警,未及时处置”,为后续责任追溯与流程优化提供依据。

2. 历史数据趋势分析,优化后续运维策略

通过积累同一线路、同一类型故障数据,装置识别运维薄弱环节:如某线路半年内发生3次鸟害放电故障,系统提示“加装防鸟刺”;某区段绝缘子老化故障频发,建议“批量更换为复合绝缘子”。某电网公司基于装置数据调整运维策略后,同类故障复发率降低45%,实现“数据指导策略,策略优化流程”的闭环管理。

结论

配网行波故障定位装置YT/XJ-001通过精准定位缩短路径、数据驱动优化决策、标准流程规范操作、数据沉淀提升长效管理,系统性优化了配网作业从“预防-定位-处置-闭环”的全流程。其本质是将传统“经验主导、被动响应”的粗放流程,转化为“数据主导、主动预警”的精细化流程,不仅提升了作业效率(故障处置时间缩短60%以上),更通过规范性与精准性的提升,为配网安全运维提供了技术支撑,契合电力行业“向管理要效益、向技术要安全”的发展要求。

https://www.jiangsuyutuo.com/industry_news.html

©2025 江苏宇拓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43789号-2    

返回顶部

留言板